EVE 的專欄

2025.1 〈Eve的成芭隨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聽到台灣成人芭蕾的伙伴們聊到,「香港的成人芭蕾發展的很成熟,比台灣更早開始。」

我聽到時默默偷笑,誤會一場吧?

16年前我因緣際會來到香港進修,閒暇時間想上課訓練,才發現完全沒有成芭Open Class;加上另一個無心插柳,我開始了自己的課堂,擁有第一批學生,將教室名為Gravity Ballet香港成人芭蕾舞學校。

成立至今16個年頭,擁有尖沙咀和中環兩個校區,數以千計的舞蹈愛好者在此投入他們的熱情,追尋夢想。如今,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香港專注於舞蹈教學與創作,把對舞蹈的熱情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所有熱愛舞蹈的人。

從零開始的過程絕非容易,然而成人芭蕾舞學習者的執著,正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我欣賞的是那些在繁忙工作之餘,或暫時放下家庭責任和其他身份的人們,他們自願來到舞室,掏出錢來上課學習。這不是來自任何人的強迫,也並非出於利益關係,而是一顆單純熱愛舞蹈的心。

我收過許多同學告訴過我,舞室就是他紓壓的地方,只有跳舞能夠帶給他平靜。也有人說,誰都不能阻住他下班後來上課,再怎麼樣的順位都是芭蕾在先。中環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這裡的人就是「拚」,中午的休息,他們會衝來上課,Grand Allergo(通常是課末)時,他們開始穿襯衫,準備衝回去上班。中餐?(笑)中環上班族真的沒在吃飯的!

我遇過各種芭蕾瘋狂人,有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弟弟,只要有假時就會安排香港一日遊,從早上課到晚,深夜或隔天一早再飛回去上班。我問他,這樣CP值真的可以嗎?他靦腆笑說:機票是里程數換的啦!Well, still respected.

收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卡片,宣告Gravity舞室是她世界上最喜歡的地方。當然也因為身處在這個來來去去的城市,曾有好多次學生即將移民而在studio大家哭成一團的特殊景象。

我也可以跳舞嗎?/

常常收到訊息,「我真的很胖,我可以參加嗎?」、「我已經50+,我可以報名嗎?」、「我是男生,我知道香港很多教室不讓男生報名,請問你們收男生嗎?」

我年紀最大的學生Carmen如今76歲,在62歲時,擁有了人生第一雙芭蕾舞鞋,至今她仍保持著一周兩堂團課、兩堂私教的規律,並且持續重訓,高度自律的她身體狀態有如40歲中年女性。她常常對我說:「我總是當這是我最後一年跳舞,一定要拚命跳,因為沒有舞蹈我不能活下去的呀!」

曾經有一位穿著女裝的人直接出現在教室,由於她實在很高,肩膀也寬,我一眼知道她是生理男。她非常害羞的問我:「因為我是跨性別者,請問我可以在這裡上課嗎?…嗯…我不想造成困擾…如果不行沒關係…」她眨著長長的假睫毛眼神閃爍,迴避對上我的眼睛,我微笑著說:「我們歡迎!也許我不能代表整個studio的人都OK歡迎你,但是我歡迎你!在我的課上不分性別,年齡,我一律歡迎。」我的語氣堅定,溫柔地看著她。她開始了她的芭蕾課堂,在上了好一段時日後,她傳了封訊息給我,除了謝謝我,也說了請改叫她Jenny(化名),她決定往後以女性名在舞室生活。

Jenny, 或是任何一個曾懷疑自己不能跳舞,不能去追夢的人們,我想要你們知道,在舞蹈中的世界裡沒有限制,永遠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去做想做的事情!

疫情/

不能不提慘淡的兩年。香港政府實質上的真的封了我們兩年,而業主(房東)倒是要租金要的勤快呢!香港中環的租金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哭),我們唯有開線上課,當時把老師們各個都訓練成了直播主,可以自己對著鏡頭說笑話,再看著大家(無聲)的笑著,也是一種技能解鎖?

舞蹈老師真的就像歌手,只要台下還有一個觀眾,我就會為了他聲嘶力竭的演唱。

表演藝術舞台/

仍然覺得可以作為一位舞者,有舞台、跳爽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如果不能,就當一個感謝、支持藝術舞台的人,讓我們美好的舞蹈表演能夠永續並且被珍惜。

我熱愛表演藝術舞台,能夠結合眾多藝術家,創作扣人心弦的作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舞台對我而言就是一個神聖的所在,至今我們已辦了五次的大型校際展演,並且在今年的公演中,首度把整個交響樂團都搬來了劇場;我視我的成人芭蕾學生為專業舞者,而他們也以態度和成果証明了成芭的高度。

常常我希望可以把一些自己曾經是舞者的經驗帶給成芭的大家,只要一剎那,真的只要有一下下,你在劇場的那幾天裡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職業舞者,對我來說就夠了。

或許是在舞台暖身的那個瞬間、或許是快速換裝/換妝的那一刻、或許是從左舞台狂奔衝到右舞台的時候,或許是享受在舞台上扮演另一個自己的當下、又或許是拖著疲累的身軀來到劇場的那個周日早上,或許是完成兩場演出、大幕落下時那想哭的衝動。只要有一瞬間,你感覺你就好像一個職業舞者,對我而言,就是我想帶給大家的。請你要把這一瞬間的美麗好好記得,舞台就是這麼的神聖、那麼的吸引人。

製作表演從來都不是為了自己,給予觀眾,給予愛跳舞的人一個舞台,才是我的任務。

成人芭蕾展望/

也許不比兒童的筋開腰軟或學習能力強,成人芭蕾舞學習者總有熾熱的一顆心,我常常提醒學生,能夠感動人的是誠意,舞台上是,舞蹈教室中也是。

這份美麗,獨特並且無價。

是對得起自己的責任之心,是克服各種艱難,面對自己的勇氣。那麼你的舞蹈之旅就是最美!

(本篇刊登於台灣聯合報家庭副刊.家庭版2025 一月號)

2025.6 香港芭蕾舞團的〈吉賽兒〉觀後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兩個版本的《Giselle》——Akram Khan的改編版和古典版,我想我是極幸福的。

香港芭蕾舞團今年的舞季作品是《Giselle》,港芭出品必然好看, 然而讓全城陷入瘋狂的關鍵是他們再次邀請到國際舞星,人人心中的芭蕾女神Marianela Núñez。

2月底早鳥售票那天,中午12點開賣,我愜意地開電腦,12:05進入網站,網站塞住,前面排265人···30分鐘後入站,最終只能買到中價位票。好,原來是要用搶演唱會門票模式,老娘拚了!

4月初正式開賣當天,10點開賣,我一秒不差進站,中高價位仍然全部沒了,至少這回搶到大堂邊邊的票。小紅書上一片瘋狂討論買票、賣票之事,彷彿整個中國、新加坡、韓國熱愛芭蕾人士都將來到香港觀賞演出,這就是Nela的魅力~

也因此呢!Gravity Ballet 5/31 和 6/1的課堂人數原地爆炸,也算是一種偶像周邊效益?

引頸期盼終於到達這一天,Nela的美as usual讓人屏息,不敢拍手、不敢眨眼、甚至不敢呼吸,安靜欣賞Nela特有的藝術風格,沉醉在她流動性的演繹之中,跟著她一起浪漫、一起撕心裂肺、再跟著她保護愛人,儘管自己被傷得至深。Nela的舞蹈充滿控制力和強大的力量,每一個動作的質感都是百分之一百的釋放,又無比自然,她心痛死去的張力極具感染力,相信現場觀眾無不被動容。

很想搖著她的肩膀大喊:「別鬧了,妳這麼可愛,這麼完美,妳值得更好的啊!這男的就是個騙子,做壞事之後在那邊裝可憐祈求原諒,他根本不值得啊!」(入戲的人)

說回Akram的《Giselle》和古典版, 對我而言,Akram 版本的情感濃度更高,不管是第一幕結束Giselle 戲劇性死去,還是結尾時悔恨交加的男主角···今天又聽出不少Akram 對原版Giselle音樂的改編,不由得會心一笑,能夠在短時間內欣賞到兩種經典詮釋,真是人間幸福。

大幕落下,只有不捨,Marianela Núñez內斂地笑著,就像她曾說的那樣:她在扮演每一個角色時,都再度fall in love,此時的她,就是那個為愛而死的Giselle, 甜甜的,又帶著感傷。台下的我們更感傷了,期待大半年的演出結束了,好快,好捨不得!

期待香港芭蕾舞團下一次帶來的精彩演出。謝謝港芭,謝謝辛苦的舞者們;能這樣貼近感受一場藝術演出,心裡真的充滿感謝。

 

2025.6.1 香港芭蕾舞團<Giselle> 香港文化中心

2025.5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X阿喀朗·漢《吉賽兒》觀後

2018年,English National Ballet首次將Akram Khan’s 的Giselle搬上香港文化中心的大舞台。

當時我被瘋狂的震撼住,無論是音樂、舞台、編舞、舞者,每一項元素都顛覆我對於表演藝術的想像。演完我立刻傳訊給單晚live的小交樂團朋友:「天吶!這到底是什麼音樂啊!」

朋友回答:

「要在觀眾角度才會好聽(其實真的是配合的太好了~~編舞和作曲),如果只有樂團部份…….無聊到爆,因為就是一直重複。樂團要一起吆喝,我們一直在吼”操”……”靠”,然後Kalll到卡痰」

我和她要了樂譜,再去YouTube 看爆,然後買了DVD。自此,阿喀朗的Giselle成為我心中的神劇,沒有之一。

2019年Gravity Ballet演出《Love of my life》, 其中改編Giselle,我又複習了好幾次,女孩的深刻愛戀、到絕望哀戚,化為鬼魂而仍永續的情意。

2025年Gravity Ballet演出《Ember》,其中的<Silent cycles>工廠景,我也是再看爆一次阿喀朗版Giselle,想呈現被禁錮,壓抑的視覺。

這就是我有多愛這齣劇,我要不斷的跟他致敬。

去年看到衛武營釋出有英國國家芭蕾舞團Giselle的演出,便立刻買票,雖然後來也有台北場,well,就當作高雄一日遊吧!第一次去衛武營耶!

前幾天還冒出一個小插曲,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的鋼琴伴奏生病了,他們輾轉找到我,請我幫忙找可以為舞團伴奏的老師。任何可以和天團沾到一點邊的,我都可以全力效勞,也幸好順利解決了!

關於表演,其實我真的有點緊張,太熟悉的舞作,我會不會就難以再被感動或投入了呢!果然都是多想了。

大幕拉起,肅穆的場景,耳熟的樂曲響起,我只有滿出來的感動。那個七年前狠狠Rock my world 的Giselle, 再一次真實的在我眼前上演,儘管我幾乎知道下一個動作是什麼、接下來的所有舞台效果,卻仍然不減當下激動的情緒。

今天的Giselle由Principal Dancer Fernanda Loiveira飾演,我稍稍覺得沒有非常讓我入戲的原因是,在YouTube版本為Tamara飾演(現舊金山芭蕾藝術總監),總覺得在我心中她就是Giselle, 那舉手投足彷彿是為她設計,她的臉、舞動的方式,都讓她跳脫人群,擁有著Giselle的靈魂氣質。

飾演阿爾巴特的男一算是有把小孬孬、臭渣男的個性演出來。演男二希拉里昂的Erik Woolhouse真的是太瘋狂了,身體極度有渲染力,我原本還在為不能看到YouTube 版本猿橋賢的演出而難過,想不到換來的是認識這一位驚人的舞者,除了無可挑剔的舞蹈技巧,他把希拉里昂的機車、賤感、諂媚有錢人又陷害朋友的死個性演得淋漓盡致。

雖然不是現場音樂演奏,但是我上半場仍是如痴如醉,全劇無一處冷場,終了時,giselle 痛徹心扉而死,在背景水泥石牆翻轉下震撼結束,記得七年前的我此時說不出話來的感動與震撼。

我跟下半場比較不熟,通常我總是重複播放著上半場,也因為如此,有種在看一個第一次看的舞蹈般的新鮮感,又或許是我長大了?下半場化為鬼魂的Giselle和阿爾巴特的雙人舞,不誇張,我從頭哭到尾,不敢相信我怎麼會忘了這麼美好舞蹈與音樂,兩人炙熱濃烈又痛心的情感,深深觸動著我。大幕終了,留下後悔不已的阿爾巴特,彷彿電影場景般的陳設,留下各種遺憾,像人生,一去了不復返。

激動的用力流眼淚、用力拍手,這世界真的有這麼美好的作品,我何其幸福,可以看兩次!這次觀看特別感受到其實編舞者阿喀朗的元素、動作編排都不複雜,相較之下,不由得覺得過往我的所有作品攤在眼前像是一則笑話。我也再一次告訴自己,簡單,更是會觸動到人心,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要由心去創作,要相信藝術之美從來都不是技巧冠軍或華麗的元素。

演完之後和Carmen約見,她是英國國家芭蕾舞團的芭蕾老師和排練指導,就是前幾天拜託我找鋼琴伴奏的老師,由於情緒真是太滿了,我把這一系列的興奮通通丟出來給她,她非常nice的邀我去看warm up class和明天再看一次演出,我真的會願意的,可惜明天一早就回台北囉!

下周還有在台中歌劇院的場次,然後他們就結束3周在台灣的巡演,回到倫敦。Giselle 由2016年首演以來,仍是舞團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身為舞蹈人的你或非舞蹈人的你,不可錯過,如果人生只能選擇看一場表演,那麼我會不加思索的回答,阿喀朗的Giselle 就是你需要看的演出。這次錯過,就要去歐洲看囉!票快買下去吧!

2025.5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X阿喀朗·漢<Giselle> 台灣高雄衛武營

2024.10 香港芭蕾舞團的〈梁祝〉觀後

梁祝我已經很久沒寫不負責舞評了,然而今晚感受好深,真的值得紀錄下來。

港芭的「梁祝」我先前沒有買票,身為一個手頭上在編排10+隻舞的人,我過去3天見兒子總合不到1小時,想著周日排舞完還是回家和兒子們吃飯吧!

然而本周梁祝首演,FB 一刷,全部好評不斷。那…那就犧牲兒子們吧…由於是最後一刻買票,我的位置在第一排,史上距離指揮最近的一次,看舞者們就如同在看教室採排一般那麼近的境界。

港芭是適合跳這樣中國風芭蕾的(編舞by華人),舞者的身韻、姿態,渾然天成,韻味十足,葉飛飛做為今晚的祝英台,自然是表現的無可挑剔,動作張力和說故事的身體技巧都牽動著全場的思緒。

梁山伯(加藤凌飾)是一位長得像孫協志的舞者(令我不小心出戲),可可愛愛的標準亞洲人臉龐。多場男生群舞特別好看,就是亞洲人穿著古裝跳蹦子呀!腰子翻身特別有勁好看。

上半場床戲部分超極有趣(勿想歪),直立的床板把立體感呈現的活靈活現,相信不只我一個人對這場特別驚豔。佩服編舞者的巧思!

上半場最終橋上部分是一段沒有音樂的雙人舞,由於我和樂池太近,看到他們每一個人冷酷的盯著指揮,指揮輕輕把手拿起,大家把樂器準備,手一揮下,極溫柔又感動的旋律奏起,指揮先生有時把身體縮的好小好低,低到比他的指揮架更低,去表達那輕輕柔柔的小聲,有時候狂烈的甩動他的手臂,揮舞在空中的指節、手腕,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品,上半場終,我真的lost在誇張美好的交響樂之中。

如果上半場我因為音樂如痴如醉,那麼下半場就是一個走火入魔(懊惱抓頭!誰叫我就坐在第一排),梁山伯抑鬱而終場是非常精彩的男生群舞,音樂也很精彩!重重的打擊樂,每一敲都入心坎,樂池樂手們身兼唱者,他們一起發出低沈有力的「嘿!唷!」,有時同時敲打樂器的琴身,發出清脆的木頭聲(老天啊!我真的有在看舞嗎?)指揮先生激動的時而緊握拳頭,時而張開大掌用力,他看著主要樂器者,投以信任又感謝的眼神,他時時感恩著美麗的音樂結合,我竟然在此時可以感受到這個男人到底多麼熱愛音樂!如同是他自己的生命一般!

回到舞蹈,當祝英台得知梁山伯死去,崩潰決提時,真心令人動容。接下來那段女生群舞造型非常適合萬聖節,很恐怖好嗎?她們拿著假頭跳,好啦!也很特別啦!葉錦添的服裝設計不是蓋,每一場舞的造型都相當有記憶點。

最後的群舞雙人舞,指蝴蝶雙宿雙飛,搭配舞台、音樂、燈光,就是感人,我當下激動的深深感受到,你到底怎麼能夠不愛表演藝術舞台!!

音樂,那最終主弦律的再次出現,指揮先生用盡生命力量去揮舞,終了時他雙手張開,發抖著上揚對著上方,音樂應聲完結,那瞬間我也激動落淚!接著他直接說出謝謝!堅定又感恩的語氣,肯定每一個人的工作。

好的我的舞評直接變成音樂賞析。

再次感謝香港芭蕾舞團,能夠有這樣結合眾多藝術家,創作出驚人的表演藝術,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感謝身在這座城市,有幸在今晚看到美好的音樂舞蹈饗宴!下一周還有演出,還未買票的你請手刀購票。

仍然覺得作為一位舞者可以有舞台、跳爽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如果不能,就當一個感謝、支持藝術舞台的人,讓我們美好的舞蹈表演能夠永續並且被珍惜。

#hongkongballet #butterflylovers

2023.11 香港芭蕾舞團的〈International Gala of Stars〉觀後

由Hong Kong Ballet 主辦的國際芭蕾巨星匯<International Gala of Stars>在今晚與明晚演出,guest dancers有不得了的Daniil Simkin和永遠的女神Marianela Nunes,如此華華華華麗的陣容,我自然不會缺席。 不出所望,今晚是滿滿感動與興奮,感謝Hong Kong Ballet,身處在這個城市裡,我懷抱感恩。

相較之下,我沒有那麼喜歡Gala, 全齣舞劇看的是故事、情緒、音樂、舞台、道具服裝,對我而言更能投入。既然是Gala了,我們只好期待炫技和不得了的明星,不過今晚似乎有些舞比較問號,放在Gala中也牽強了一點。

以下為不負責講評

第一隻舞由<Flames of Paris-  Pas de deux >帶入序目,Albert穩定紮實的技巧,<巴黎火焰>音樂特有的嗨感,吸晴整場觀眾。

By the way, 我以前看到大雙人(Pas de deux)就會開始傷心,因為那代表快跳完了,今天看足四次pas de deux, 四次fouetté turns, 好爽!

第四隻舞Giselle 第二幕雙人舞
由中央芭蕾舞團出演的兩人,技巧自然不在話下。要跳giselle 當然就是要看夠不夠鬼,這位方夢穎非常鬼,而且像是38公斤的鬼。
男主角陳鑄明呢!又高又帥,儼然像是偶像劇男主角,我一直想著他好適合當電影明星喔!於是乎我實在不確定他跳了什麼….(這是褒義吧!希望他的女粉絲請見諒)

第六隻舞<The great Gatsby大亨小傳>
之前就看過了,像這樣又有Tap dance, 現場爵士音樂伴奏,爵士樂演唱,肯定是討喜的不得了。

E.Gayá Butler渾厚的嗓音,穿透整個劇院,她在舞台上迷人的搖擺,完全是我認為在上半場的第一個亮點,太愛她的演出了!

而男神Kyle是適合極了西裝痞痞的裝扮,沒辦法不看他俏皮的演繹,他和Albert 在E. Gayá Butler旁自然的互動,是我覺得藝術就是如此迷人的moment!

上半場的最後一隻舞登登登登!<Le Corsaire 海盜第二幕雙人舞>

這當然是上半場的最高潮,由Daniil Simkin和香港芭蕾舞團的Kim Eunsil出演。未看先問,Eunsil的心理壓力究竟有多大? I mean, 放眼望去全世界沒有人和Daniil搭擋會沒有壓力吧!當然我們也知道HKB中沒有人比Eunsil更合適這個角色了。

Eunsil很棒as usual ! 面對Daniil 可以表現出這個水準真的超級厲害了。

不得不說Daniil的狀態數十年如一日,過去的小弟弟到現在看他interview 戴著眼鏡,些許皺紋的叔叔模樣相差甚遠,但是一上舞台,瘋狂轉圈、飛也似的跳耀都讓人覺得當上帝創造人時,到底在他身上裝了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如此非人類呀?

現場可以看到他的Le Corsaire有一種舞蹈生涯無憾的感覺,那些雖然和IG比起來有點小失誤的部分,也能夠微笑化解,無聲的說著whoops.. 還是完美。

下半場開始

第八隻舞,《昨日永恆》

中央芭蕾舞團雙人,不知道為什麼,看這隻舞讓我有種在看「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舞林爭霸」的感覺。大概就是跳完之後,評審會帶著淚光激動的說,太完美了!(鼓掌!)

第九隻舞,《天鵝湖Swan lake 第三幕雙人舞》

由咱們汪慶欣搭配guest dancer Constantine Allen.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慶欣跳黑天鵝了,如果想到Alessandra Ferry就會想到Romeo & Juliet , 想到Svetlana Zakharova就要想到Giselle 的回頭(笑),想到Polina Semionova就想到那個舞台MTV (人家並不想被這樣想到),我想未來,想到慶欣就會想到黑天鵝吧!

這次顯然又比上一次更加穩定、更多炫技,全場屏息安靜的看著她四圈轉下來,再瘋狂的尖叫拍手,看她可以自然地在舞台上使壞,我突然有一種驕傲感,慶欣可是我如果不能教課,可以立刻call她來代課的好朋友呀!Gravity 的女孩可以和她學習,真的非常美好。然後我們看到了今晚此時最棒的fouetté 。

第十隻舞,<Inside out>

另人驚豔的現代舞作,完全有把港芭舞者可現代、可芭蕾的韌性身體發揮出來,服裝有趣、音樂、燈光都有特別之處,是我今晚最喜歡的現代作品。

第十一隻舞,<Les Bourgeois 小資情調>

哇!我十年前就在台北看過了耶!Daniil Simkin的solo, 貨真價實由小弟弟出演到中年叔叔,旋轉跳躍一樣驚人,對於可以看到Daniil十年前後,我表示榮幸!

第十二隻舞,<Don Quixote唐吉訶德>雙人舞

整場演出的壓軸,由Marianela Nunes搭配港芭Alex Yap.

(嘆)還能說什麼呢!六月的時候才被她的La bayadere 感動得無法無天,誰知幸福來的太快,又有一次看她現場演出的機會。

Nela的細緻、她的巧妙玩味舞台,她無懈可擊的控制力,都讓我們在欣賞演出的當下不敢鼓掌、不敢眨眼,甚至不敢用力呼吸。在她完美落下時,全場狂烈的叫囂,她無比自然地聳聳肩,變回她自己般的輕鬆笑著,這次她好像說著:你們叫得太誇張了啦!我簡直難為情了!

然後此時我們看到了整晚最完美的fouetté turns(sorry 慶欣), 她還是那樣不急不徐的landing,沒有一點顛簸,舞台和她融為一體,她帶動全場的情緒絲毫不費力,強大的氣場卻沒有任何自負。我想Nela完美詮釋了其實我們不需要完美、不用perfect turn out或臉蛋冠軍,而我可以感受到她純粹天然的誠懇,對我而言,極美。

整場演出在張國榮的Monica 作為finally,如此令人不捨。紥紮實實的兩小時演出,我再次感謝港芭帶給我們美麗的芭蕾夜晚。

如我所說,無蹈生涯看了Daniil Simkin和Marianela Nunes的現場演出,絕對是無憾了。據說還有零星座位,舞蹈人的你不該錯過

2023.6 香港芭蕾舞團的〈La bayadere〉觀後

由Malakhov 改編,Hong Kong Ballet 的新製作”La bayadere “可以說是舞蹈圈的全城大事,從上周五起Gravity Ballet 就有來自中國、台灣、新加坡、甚至越南的舞者同學來上課,大家見到面的第一句問候都是,「你看哪一場?」

除了Malakhov 這位響徹雲霄的大編導,這次也邀請了世界知名的舞者 Marianela Nunez, Iana Salenko 和Vadim Muntagirov.

這種卡司只有天上有,受惠的自然是我們觀眾,在兩個多月前就瘋狂搶票囉!

我看的是周日下午場,自然是衝著Marianela 來看的。這位來自天團英國皇家芭蕾的首席舞者,在我眼裡一直都是非常人,她真的太特別了,自成一格的演繹方式是她與所有世界級舞者們的不同。

第一次看她的現場演出,激動、震撼都不足以形容內心的感受。花籃之舞,nikiya’s death, 不管這支舞跳過幾次,在YouTube 看過幾次,音樂聽過幾次,當她站在眼前,全場屏息的看著她舞著,只剩下感動。她就是Nikiya, 她又鬆又緊的情感張力,連頭髮或指甲都充滿著極大的情感,她永遠也不用炫技,巧妙的玩弄動作和表情,你以為要失誤的驚險原來都是她逗弄觀眾的特意安排。我看過幾次的La Bayadere 現場,從來沒有一次如此,我哭了,就在上半場大幕落下時。

(是說到底為什麼芭蕾劇男主都要是渣男呢?)

第二幕最著名的莫過於幻影群舞,女舞者的各種辛苦adagio, 非常整齊、畫面極為夢幻,港芭正常發揮。

La Bayadere 有著真的非常吃力不討好的variation, 幻影獨舞(solo Shades) ,Kim Eunsil出來時,我就跟坐我兩邊的人說她超級厲害,Kim跳的是第一solo, 又穩又紮實,最後還來個四圈ending , 我旁邊的人們都嚇傻哈哈,她真的超級厲害我就說吧!

Marianela 的絲帶之舞,又是全場屏息,超高難度的這段舞蹈,我連眼睛都不捨眨下,同樣地,她輕鬆的佇立,旋轉,Arabesque, 沒有半點難度的完成,她就是Nikiya, 這支舞徬彿就是為她而生。那些慢慢又有力道的pirouette,線條感極美的grand jete, 我今天覺得她就連謝幕都那麼好看,充滿誠意的情感,無聲的說著:「嘿大家!我也好謝謝你們」

真的不捨落幕,一場期待不只兩個月的演出,在大雙人跳完,澎湃的樂曲進入,我只想大叫不要呀!不要結束拜託!

真的是太值回票價了!真正的音樂、舞蹈饗宴,真正的國際級演出,謝謝港芭,謝謝身處在這座城市。再說一次,就算不再跳舞了,也要記得怎麼欣賞舞蹈,記得感激舞蹈。

另外一位我相信全場可與Marianela 媲美的舞者自然是擁有八塊肌的汪慶欣 ,飾演Gamzatti的她在上半場也是全場焦點,和Nikiya 的戲做好做滿,被她霸氣的勢力震攝不已(還有她的八塊肌)。

這周,你也港芭了嗎?你也感動了嗎?

#labayadere #hongkongballet #marianelanúñez

2022.10 香港芭蕾舞團的〈布蘭詩歌〉觀後

這個週六夜晚欣賞了由港樂x港芭以及香港管弦樂團合唱團一起帶來的「布蘭詩歌」

我對這部作品相當期待,因為我就是一個很喜歡現代芭蕾的人,期待到前幾天不小心看到本劇的劇照或是片段都趕緊滑掉,因為我真的想狠狠的被surprise 到呀!

這個夜晚的布蘭詩歌的確狠狠的震撼了我,比我的期待只有更加過之,我appreciate 在這個夜晚的每一個藝術家,謝謝你們點燃了美好的表演藝術聖火,感恩有幸在場的我,感恩這場完美的舞蹈、音樂饗宴。

團長在演出之前提到,香港身為亞洲文化先驅,這個是真的,再沒有一個亞洲國家可以搬出這樣一個大型的製作,慶幸身在香港,可以在一個簡單周末夜晚,參與如此了不起的巨作。

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布蘭詩歌的音樂,我一個音樂家朋友就説:「好像鬼片,難聽死了」。真的有種驚悚感!當大幕一起,三側四層鐵架上站滿身著灰色斗篷的寺者,重複唱著震撼的主弦律,我的雞皮疙瘩瞬間飛起,這一段和終段的舞蹈無疑是本場最吸晴的群舞,精湛的舞技,重複的旋轉,散亂的頭髮,釋放的力量,像放縱不羈的情緒,應合著這段歌曲:「命運像月亮,變幻無常,時而圓、時而缺;可惡的生活,渴望,先苦、後甜,貧賤,與財勢都如冰雪融掉…」

緊接而來的三組雙人舞、單人solo, 我都在緊鎖眉頭,不可置信的震撼中觀看,我的心跳加速,興奮又期待下一個美好會是什麼。特別被Albert Gordon搭配男高音的solo 嚇得亂七八糟,這兩位搭配所起的瘋狂化學作用讓我再次雞皮疙瘩狂噴。Kim Eunsil的獨舞也不惶多讓,女高音聲線的穿透力之強,但她們卻沒有任何一方被另一方制約,反而形成一個無以復加的張力,一個只能appreciate 怎麼會有如此完美結合的感慨。這兩位舞者今晚表現太驚艷,我真的看到下巴掉下來(好的那一種掉)

然後也有幾段有點莫名,女舞者穿著大裙子被男舞者扛著跳,瞬間我想我在看”Alice in wonderland “ 或是”Nutcracker “嗎!I mean, 其實真的很多元素都好的不得了了,不用再這樣去取悅觀眾了,況且這又不是小朋友場(哈),那幾段我最喜歡的,就是男舞者的俏麗假髮,好啦你們很可愛啦(但要幹嘛)

特別喜歡幾場Pas de deux, 港芭正常發揮,舞者都好美,好順好流暢的線條,柔美可以,又帥又強也可以,真的漂亮極了。

像這樣一個不管交響樂、舞蹈或是合唱團單一拿出來都非常有看點的演出,受惠的自然是我們坐在台下的觀眾。今晚的我真的有滿滿的幸福感,記得上一次看有這種幸福感的演出,是English National Ballet的Giselle, 港芭真的真的很棒,一直帶來新的藝術高度。

回到家因為仍回味無窮,於是去YouTube 再把音樂都聽了一次,並且了解其中含意,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去了解https://youtu.be/dzCdonszNWA

可以像這樣狠狠跳舞、編這樣超大製作,無疑是上天的恩賜。

就算不再表演了,也要記得曾經怎麼跳舞。

要永遠記得怎麼欣賞舞蹈,感恩著舞蹈。

不要再跟我説你有多期待Nutcracker 啦!

布蘭詩歌才是你應該去欣賞的作品。(不過演完嘍~)

2021.6 香港芭蕾舞團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觀後

你今天也港芭了嗎?

身在這個城市裡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一定是有好多好多的芭蕾。

本來就知道港芭所改編的六零年代港版羅密歐與茱麗葉會非常討喜好看,今晚總算輪到我了,完全不負眾望,一個聲、光、舞的完美享受,太美好的夜晚了!

大幕一起,前奏一落,我又立刻鼻酸了,我們在說的可是《羅密歐與茱麗葉》呀!誰能夠不在陽台雙人舞含著甜美的笑意欣賞呢?誰又能夠不在最終相互殉情時不傷心動容呢?

不能不提2013年香港藝術節時請到美國芭蕾舞團也是上演R&J全幕舞劇,當年為了追星,我可是每一場都近距離欣賞(笑)。come on我們在說的可是丹丹丹丹Daniil Simkin,  Polina Semionva , Julie Kent, Roberto Bolle, Paloma Herrera…..等的大大大咖呢!R&J對我是有特殊意義,這麼偉大的沙士比亞名著,怎麼可能不愛呢!再怎麼樣李奧納多的羅密歐總愛了吧!

特別喜歡場景設計,龍呀鳳的大招牌,酒家、藥店,可愛的香港特色連趟門的細節都關注到,六零年代的復古造型帶給畫面上活潑又歡樂的氣氛。還有中國功夫的打鬥,覺得我們的昌沅兄真是無敵適合任何太保、小混混、各種打架場面的戲,帥到翻跟斗!

音樂!哀呀!我真是太喜歡羅茱的音樂了!那個Dance of the Knights一出來,我整個就會很想…Grand Battement, 順帶一提,我超喜歡這裡的改編,超有氣勢的,舞者一定也跳得很爽!

由於我今天又一不小心坐超前面了,又把指揮看得清清楚楚。葉詠詩女士是名人了吧!在地鐵非常常可以看到她的poster, 今天發現她的手簡直像是藝術品,怎麼會有人可以從手、指節,就可以散發出憤怒,或是哀傷,喜悅或是愛戀。雖然我實在不懂音樂,但是今晚香港小交樂團帶領全場的人如癡如醉,隨著樂曲和畫面經歷了悲歡離合。

當然還是有些詭異的地方,羅密歐的師父(原劇本的神父),嗯????好,這個角色很重要,但在本戲裡存在著奇怪的跳tone感,應該不是只有我這麼覺得吧。還有,茱麗葉的媽媽有點太活潑了,讓我也滿頭問號,然後太保死去,媽媽大傷心,因為太保是昔日愛人???(這裡節目單我很用力的看了好多次)欸?你們有考慮茱麗葉爸爸感受嗎?

總結,我還是非常喜歡港版羅密歐與茱麗葉。覺得身為一個成功的芭蕾舞者,就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而我們在這樣局勢不定的情況下仍可以看到這麼棒的演出,更加感激不已!

最後,我只想説,陳稚瑤真是美炸!

照片取自Hong Kong Ballet官網

2021.5 香港芭蕾舞團的〈Jewels〉觀後

今晚的芭蕾饗宴是香港芭蕾舞團的<Jewels>

其實我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入場看芭蕾表演是什麼時候了,像一世紀這麼久般,當布幕緩緩升起的時候我竟然感動得想哭。後疫情時代的來臨,從復課以來我便埋頭苦幹工作,而又有什麼比看一場美好的芭蕾更舒壓呢?

上一次現場看<Jewels>是2015年香港藝術節由Bolshoi Ballet帶來的演出。不得不承認我實在不是<Jewels>的fans, 那場演出除了Swarovski 的寶石快閃瞎我的震撼外,舞蹈的部分我真心有一點問號。畢竟在前一晚以<Flames of Paris >感動得我死去活來的大舞者,今天在舞台上各種詭異動作集合我真的不太懂。男舞者在<Rubies>中的慢跑就真的太俏皮了吧!

今天和我一起去看表演的朋友是一個第一次進劇院看演出的芭蕾初學者。我趕快給她打強心針,我説「<Jewels>真的不入門耶!妳第一次看演出應該要《天鵝湖》、《睡美人》那種呀!至少音樂要澎湃或耳熟能詳那種呀!<Jewels>沒有故事又充滿詭異動作,妳不要被嚇到,以後不想看芭蕾了!」

不過其實今晚我意外的非常享受,一來可能因為真的太久沒看芭蕾了,二來台上好多熟面孔,就連詭異動作都可愛了起來。<Diamonds>的大陣仗雙人舞果然是大家的最愛,美好的舞者、整齊劃一的舞步、線條精緻的隊型轉換,芭蕾之美就算稍嫌老套仍完全無法抵抗。

由於今晚坐位超前面,舞者的汗噴出來都看得非常清楚的境界,樂池上香港室內交響樂團的現場伴奏也不斷地吸引我的目光。很喜歡看樂手們整齊的拿起他們的提琴,同步拉下第一個音階,然後他們的琴弓在空氣中一起左擺右盪,好像一隻舞,一隻帶著點幽默的舞蹈。

指揮先生戴著透明口罩,好有表情的在<Emeralds >中超投入得指點某些樂器進入,帶著「真的很appreciate的表情甚至豎起他的大拇指給予讚賞」。在<Rubies>中他輕鬆到甚至有點輕佻似的一邊微笑一邊揮舞他手中的小棒子。在<Diamonds>他又收起了玩笑的心,嚴肅的把浩瀚的音樂引領出來,呼應了舞蹈中果然只有<Diamonds>比較合理呀!(誤)原來,真正的戲王是指揮家先生。

最後,我只想說,陳稚遙真的美炸。完~

照片取自Hong Kong Ballet官網

返回頂端